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2025年度课题申报的通知

作者:吴永胜      审核:王建军      日期:2025-04-07      浏览:[  ]次

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数字化教育研究中心

2025年度开放课题申报通知

为响应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教育发展和数字中国战略的政策号召,以我省当前和今后民族地区乡村数字化教育改革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研究重点,更好地为以数字化赋能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理论指导和实践范例,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创新理论、服务决策、指导实践、引导舆论的作用。现发布本中心2025年度开放课题。

一、平台简介

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数字化教育研究中心是经乐山市社科联2023年正式发文成立的乐山市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要在以数字化教育赋能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方面展开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致力于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乡村学校数字化转型、信息时代乡村学校师生心理健康等领域的研究,以通过学术的力量推动四川民族地区广大乡村儿童的教育数字化环境的持续改善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二、资助计划

(一)重点资助项目

4000元/项,不超过3项。

(二)一般资助项目

2000元/项,不超过15项。

(三)自筹项目

0元/项,不超过5项。

以上三类,项目合计不超过20项。

申报要求

1.本中心《指南》所列出的申报项目,是对课题研究的领域、申报范围和方向的提示,申请人在申报课题时应重点参照。申报人可以直接选用本指南中明确列出的课题,也可以将相关课题进一步分解细化,设立针对性更强的具体课题,还可以在本课题指南所规定的范围之内,根据自己的研究特长和研究基础自行设计相应的课题名称。

2.本年度课题分设重点课题、一般课题与自筹经费课题三类,请申报者在填写申报书时注意勾选相应的课题类别。重点课题须反映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研究新的高度、居于学科前沿、具有原创性或开拓性。重点应用研究课题,须有利于解决当前乡村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力求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

3.申报者要遵守国家有关学术道德规范,不得抄袭、盗用他人曾经立项研究过的课题;也不得简单重复或变相重复申报者本人曾经立项过的课题。课题申报人承诺信守有关规定,如在立项后被发现有违规者,将立即终止相关课题研究,并取消课题申报人五年内申报本中心课题的资格。

4.课题申报者应按要求,逐项如实、认真填写《课题申报书》和《课题申报活页》《申报情况汇总表》(见附件)。

5.研究期限自课题批准立项之日起,重点课题要求在2-3年完成,一般课题和自筹课题要求在1-2年内完成。

6.所需材料:申报材料包括纸质申报材料和电子申报材料(缺一不可且确保内容一致)。填写完成的《课题申报书》《论证活页》,A3双面打印,中缝装订,各一式5份,分开装订,另加上《申报情况汇总表》1份(由单位统一填写,A3单面打印),由所在单位科研部门审查合格、签署意见后,以单位的名义汇总邮寄到我中心(人手有限,请用顺丰快递寄达),并将电子申报材料(附件1、附件2、附件3)以“学校+负责人名字+2025年研究领域”方式命名(例如:乐山师范学院+张三+2025年+乡村职业教育研究)发送至E-mail:mzszjy@lsnu.edu.cn。本中心不受理个人直接报送的申报书。

7.申报日期:本年度申报工作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开始受理,截至日期为2025年4月30日(邮寄的以寄出邮戳为准),过期不再受理。

8.联络方式: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滨河路778号,乐山师范学院特教大楼B幢305,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数字化教育研究中心(教育科学学院),程老师;邮编:614000;联系电话:180 8066 6059;网址:https://mzszjy.lsnu.edu.cn/;中心邮箱:mzszjy@lsnu.edu.cn

工作安排

1.2025年4月7日前,发布课题申报通知。

2.2025年4月30日前,完成课题申报材料的收集。

3.2025年5月15日前,组织专家评审(线上匿名评审+专家现场评审)。

4.经学校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发布课题立项公示及后续工作。

其他事项

(一)申报条件

1.范围:本中心课题面向全省具有乡村数字化教育研究力量的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研究机构及学术团体等。

2.对象:课题申报单位或课题负责人。“研究质量”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要求申报单位或课题负责人应有一定的教育科研基础和研究成果,能够筹措足够的配套科研经费,具备必要的研究条件,能够切实承担研究任务,完成课题研究。申请重点项目的负责人原则上应具备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申报一般项目的负责人须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如无中级职称者,需要两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推荐。鼓励以团队为单位申报课题,重点课题鼓励多个单位组织联合申报。但同一课题负责人或以单位名义申报只能申报一个课题,课题组成员最多可同时参加两个课题的申请。

(二)成果验收与结题要求

1.最终成果须与预期成果形式一致,与申报课题主题相关;非项目组成员的成果不得用于项目结题。

2.项目所有成果应在显著位置署上“乐山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乐山师范学院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数字化教育研究中心资助/立项项目”,且为成果第一单位。

3.所有成果结题时需提交不少于3000字的研究报告,内容须包括现状、问题和对策;重点资助项目成果至少有论文2篇或专著1部,其中1篇必须是北大核心以上期刊且为第一作者署名;一般资助项目成果至少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论文2篇,且为第一作者署名;自筹项目至少有1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且为第一作者署名。

4.所有成果结题时需提交不少于3000字的研究报告,内容须包括现状、问题、原因和建议;重点资助项目成果至少有论文2篇或专著1部,其中1篇必须是北大核心以上期刊且为第一作者署名;一般资助项目成果至少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论文2篇,且为第一作者署名;自筹项目至少有1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且为第一作者署名。

5.对于应用研究或综合研究,中心同意以调研报告、社情民意信息、政策建议等形式作为课题成果申请结题。凡以此类形式结题的成果,需被县级及以上政府部门领导肯定性批示、或被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编发、采纳。(省部级及以上政府部门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批示、或被省部级及以上党政机关编发、采纳,等同核心期刊1篇。厅级政府部门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或被厅级党政机关编发、采纳,等同公开学术刊物2篇。县级政府部门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或被县级党政机关编发、采纳,等同公开学术刊物1篇。)

6.申请结题时需同时提交成果原件扫描件和word版成果原文,中心有权在保障作者著作权的前提下使用该成果。

7.所有结题资料需按以下要求装订。所有课题结题资料应以结题资料汇编的形式装订成册,封面应使用皮纹纸,封面内容包括课题编号、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单位名称及姓名、课题起止时间。其中装订内容及顺序如下:(1)结题资料目录;(2)课题申报表;(3)课题立项通知;(4)课题中期检查表;(5)课题研究报告;(6)课题结题申请表(1式3份,1份装订,其余2份散装);(7)课题研究成果(著作提交原件(3部)、论文提交复印件(3份),复印内容包括期刊封面、目录、论文全文及封底)。

8.提交结题材料以后,由中心学术委员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根据结题材料的具体质量,决定是否准予结题以及结题的档次。

9.若遇《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数字化教育研究中心立项课题结题管理办法》修订,结题要求以新修订的结题管理办法执行。

10.结题通知的详细内容和具体要求,将另行在中心网站通知。

特别说明:凡是申报材料格式不符合要求者或未按要求提交材料者直接淘汰,不再进入后续的线上匿名评审、线下专家会审等环节。

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数字化教育研究中心

2025年4月7日

友情链接